图片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欧冠足球游戏官网_欧洲冠军联赛-在线|投注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7年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3-10-24 15:21 点击次数 :

    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改革,文化产品创作层出不穷,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沉稳矫健……

    文化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都是重要内容和衡量指标。认清文化的地位作用,把握文化的特点规律,创新文化的体制机制,是提高文化自觉的逻辑必然,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文化复兴的历史方位之所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全面展开、深化攻坚。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全党全社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今天,我们已经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文化正迎来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改革,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快速的经济发展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全面协调的社会进步,更不会简单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改革的特点是经济领先,其他领域依次推进。当经济领域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时,文化领域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2000年,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我们的出版社大多一头雾水,图书博览会不能像书市一样卖书,这个道理让很多人想不通。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刚拿到《哈利·波特》中国版权,这个今天看来如此普通的案例,那时却瞬间被演绎为出版业的神话。也就是在这一年,“文化产业”这4个字正式写进中央文件。

    进入新世纪,“WTO”这短短的3个字母给中国人上了第一堂国际贸易的扫盲课。然而,打开的贸易之门却让门内的人倒吸一口凉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虽然只有全球影片数量的10%,但它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更为尴尬的是,我们的“事业单位”这样一个体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根本找不到对等的称谓,更不要说进行版权贸易。就好像整个世界坐在一张桌子上打牌,“中国”这个特殊的选手,由于没有独立的文化法人地位,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说国际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巨大反差以及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外在诱因,那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压力则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不平衡,“精神饥渴”现象日益强烈的尴尬局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单位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管理。文化单位按照政府财政拨款的多少划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想当年,一个小小的香玉剧社,靠常香玉带领一帮艺人走街串巷,就能用自己挣的钱给国家捐飞机;可文化体制改革前,许多文艺院团竟到了无钱排戏的地步。原因何在?关键在于香玉剧社是向市场要钱,而国有院团则是向政府要钱。

    长期以来,我们的事业职能和企业功能也混淆不清。本属公益的,公益属性模糊;本属市场的,市场属性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有文化、无市场”,构成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一面是加入WTO以后国内的文化市场要逐渐放开,一面是我国的文化单位难以与国外文化企业同台竞争;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缺乏活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复兴的迫切要求,成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大课题。

    事实证明,快速的经济发展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全面协调的社会进步,更不会简单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在继续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开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开启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崭新航程。

    改革,不啻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

    盘点一下中国文化的家底,几乎令人望而却步:10000多家报刊,近10000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个发行企业,2300多家文艺院团,近1000家影视公司……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可谓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这样一场涉及面极其广泛的改革,如何平稳有序地推进,着实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文化本身的复杂性、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使体制改革的过程注定充满艰辛。它所涉及的内容枝枝蔓蔓,需要调整的关系层层叠叠,从宏观设计到微观操作,中间隔着千山万水。

    改革的困惑同样来自内部。文化体制改革是“一把手工程”,但哪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不想花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改革的成本由谁来买单?原本就穷得叮当响的文化厅局,不改革好歹还有几个院团可以管,现在一改革似乎什么资源都没有了。

    改革之初也曾顾虑重重。先改的单位小心试探,后改的单位观望不前;条件好的地区想“脚踩两只船”,既保留事业单位身份,又享有企业的收益;条件不好的地区则想慢半拍、等等看。

    经过最初两年的试点和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终于明确:科学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简单的一句话,拨云见日,使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变得清晰起来。

(责任编辑:好日子)
文章人气: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